• Share
  • 化妝品常見的行銷宣稱大解析(下)
  •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皮膚科主任 / 邱品齊醫師
  • 「快速吸收」及「排毒反應」
    大家購買保養品都希望裏面的成份可以被皮膚所吸收而達到功效,舒不知健康的皮膚本來就有的表皮障壁保護層(主要角質層),其目的就是希望外界的各種分子物質不要太容易進到皮膚裏面來,這樣的話才可以減低外界潛在毒性物質對於皮膚底層的傷害。一般說來成分被皮膚吸收的能力跟分子的脂溶性高低、是否帶有極性或電荷、分子大小、相關劑型(如是否有奈米化或使用穿透增強劑)、皮膚角質層的厚薄及是否有使用相關輔具(如使用超音波、電氣處理或密封)加強成份穿透有關,然而整體而言成份被吸收比例還是相當有限。如果消費者不知道這一點的話,常會以為保養品擦上去後很快就感覺「不見了」就是被快速吸收了。但真相真的是如此嗎?其實這樣的視覺及皮膚感覺常常只是錯覺。如果產品屬於偏油性的產品,可以在產品內添加揮發性矽靈(Cyclomethicone)成分、溶劑或是滲透分散性較佳的合成油脂(主要是合成酯),就可以讓你覺得剛使用產品後時的油膩感一下子就沒有了。至於如果產品是屬於偏水性的話,就可以添加酒精或異丙醇…等揮發性物質或增加產品的含水量,讓使用後水分蒸散的效果造成感覺上的錯覺。當消費者正在為感覺到產品被「快速吸收」而歡欣鼓舞的同時,其實只是因為所使用的產品發生了快速均勻的分散現象或是其中的載體或基劑(Vehicle)成分揮發掉所產生的感受,剛剛所使用的保養品其中大部分的成份都還是停留在角質層裏。因為人的五官感覺常常是會被欺騙的,所以視覺感受及皮膚感覺跟事實並不一定是一樣的。

    至於「排毒反應」大家一定有聽過,當使用完保養品或做完美容療程後皮膚產生發紅、疹子或刺癢的情形,經常就會聽到以排毒反應一語帶過。但臨床上這類反應常常是皮膚發出的SOS求救訊號,卻被誤以為是正常的反應,之後如果還是置之不理或者更加摧殘皮膚的話,最後皮膚就會受傷反而變成中毒反應。排毒反應在科學上的定義應該是指解除毒性物質毒性或是排除毒性物質的能力,皮膚本身的確具有排毒功能,像是排汗就是一個例子,而腎臟病末期的患者無法從腎臟排毒就是由皮膚來排毒。但目前市面上常常把使用了不當的化妝品、做了不合自己膚質的美容治療或誤用強力退斑膏…等所產生的皮膚不適反應,通通稱為排毒反應,發生後不但不讓皮膚休息反而變本加厲的使用,而造成後續敏感性肌膚及反黑的問題。至於像剛開始使用含果酸、水楊酸或A酸時,在早期可能會產生粉刺增加及皮膚代謝增快的效果,也有人稱為排毒反應。但我覺得這應該不能稱為排毒反應,稱為皮膚的調適或適應反應會比較好。現在很多消費者常會把使用化妝品後的副作用合理化成排毒反應,這樣很容易會造成後面更多更大的問題,反而讓自己肌膚深陷險境而不自知。

    「萬能BB霜」
    化妝品界常常會產生旋風式的流行,但消費者常常根本連自己到底需不需要這產品都不知道,就跟著追趕這些流行的風潮。用了沒事就還好,用了出事的話還真的不太值得。像是最近很流行的產品:BB霜(BB Cream),其實BB霜的[BB]全名是Blemish Balm,簡單說就是以前的遮瑕膏,而稱為BB Cream就變成Blemish Balm Cream,老實說這其實是很奇怪的名詞。因為Balm跟Cream是不一樣的劑型,Balm是半固體的膏狀劑型,Cream是乳液(霜)狀劑型。以目前市面上BB霜的劑型來看大多都是乳狀的,所以應該稱為BC霜(Blemish Cream)才對,而不是BB霜。

    這類產品以廠商的宣稱來看是屬於萬能型的彩妝,具有遮瑕、修飾、潤色、防曬、控油、防水、美白、保濕及修護抗老…等等的功效,甚至白天可用晚上也可以用,也就是兼具彩妝及保養的效果。天啊..這真的是太神奇了..。其實BB霜這類產品原始目的就是當作(局部)遮瑕、修飾及潤色使用。這裡為什麼要把「局部」框起來,主要就是因為原本只是局部遮瑕用的BB霜,現在都設計成類似粉底霜或飾底乳的劑型強調可以整臉使用,一般說來粉底霜或飾底乳是當作整臉遮瑕、修飾及潤色用的產品,而傳統的遮瑕產品是當作加強局部遮瑕、修飾及潤色用,所以目前BB霜大致上可以視為介於遮瑕膏及粉底霜之間的產品。

    至於有些產品會強調防曬的效果,但即使產品有添加化學性防曬成分及標示防曬係數,老實說防曬的效果還是有限,因為以產品的設計來說,這類產品通常不可能使用到防曬產品所需要使用的量(2mg/cm2),因為用到如此的量,妝效就會太厚而不自然,這樣的話其實際上的防曬的效果就不可能太好,所以把它當作主要防曬產品來使用的意義就不大了。

    至於當作控油及保濕產品使用意義也不大,雖然這類產品中會含有粉體具有吸油效果,其中也含有油脂成分具有保濕效果,但如果只是需要單純的控油或保濕目的,何必選擇一個需要卸妝的彩妝產品來使用。

    至於其他的保養效果可能會添加保養性的成分或萃取成分來達到,但在遮瑕膏的劑型裏因為常會添加高分子及聚合物成分,這些都會讓小分子的保養性成分難以被吸收,況且其中的高濃度粉體成分會吸油及吸水,很多保養性成分都可能會被吸附於粉體上,要進到皮膚底層發揮效果根本是難上加難,所以這些保養性成分常常只是行銷的目的。

    結論是,BB霜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使用,以定位來看它是彩妝品而不是保養品,它是遮瑕產品當作遮瑕、修飾及潤色用並非新發明的化妝品類別,它不適合當作一般日常防曬產品的目的來使用,其保養性訴求也不是重點使用,而且使用這類產品後一定要卸妝。此外BB霜對於皮膚的負擔跟其他彩妝比較並不會比較低,所以BB霜並沒有想像的這麼神奇,理性看待才是上策。

    結論
    其實可以發現在現在化妝保養品市場的宣傳行銷名詞迷思實在是太多了,這些名詞乍聽之下都蠻合理的,但仔細研究後就會發現,真相根本就不是這麼單純。我想這就是消費者需要學習的地方,皮膚保養本來就是一門學問,只是從小到大很少人會正確的教導我們如何來認識了解這門學問,現在各式各樣的網路及媒體相當發達,卻發現這些迷思反而越來越多、流傳的越來越快,而大家對於化妝保養品的正確認識卻反而越來越淺薄、越來越模糊。希望大家以後再遇到相關宣稱時,可以以更理性的態度來探求事實,這樣的話渾沌不明的現狀才會有撥雲見日的一天。
     

    本著醫師專業的社會責任,藉由皮膚專家健康網站的設立 提供更貼近民眾對於肌膚照顧資訊的需求
    本網站由 臺灣皮膚科醫學會建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