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are
  • 這是「雞仔眼」嗎?
  • 高雄市林政賢皮膚科診所 / 王眾舉醫師
  • 「醫生啊?我的腳底好痛喔!是不是長雞仔眼啊?」一名中年男子一跛一跛地走進診間,我仔細審視了一番,發現原來他長了疣。俗稱魚鱗贅,魚鱗疽或魚鱗刺的疣,是因感染人類乳突瘤病毒(HPV)所造成,而與被魚鱗刺到並沒有相關。基本上腳、手或身上都有可能出現,也會越長越多。乍看之下它很像雞眼,摸起來表面會覺得有些粗糙,且常有黑點分布在上面(如下圖所示)。尤其將表皮刮薄後,可見到點狀出血,這是因為病毒會誘發微血管擴張及表皮不規則地增生,而在顯微鏡底下也能看到此種病理變化及空洞細胞。

            
    那雞仔眼長什麼樣子呢?它像一枚大頭釘尖端向內嵌在腳底板的皮膚裡,是呈稍稍隆起圓錐形的角狀物,大小約似黃豆,周圍一圈顏色稍深,而中央呈淺黃色,看起來很像雞的眼睛,所以顧名思義稱之(如下圖所示)。雞眼內部主要包著透亮角錐狀的中央核心,被多層的角質厚皮組織圍繞覆蓋著。雞眼被有些學者再細分為硬、軟兩種:硬雞眼主因鞋子斜面與足趾骨頭隆起處相互摩擦太接觸過密集所形成,通常在小趾頭的外背側面,又稱Durlacher’s雞眼;而軟雞眼則由於趾間潮溼,趾骨與趾骨相互摩擦,使得角質變白且溼軟所致,多半在第四趾間。但以上出現的位置也不是絕對。

                
    就像常做粗活後手所生出的厚繭一様,「胼ㄆㄧㄢˊ胝ㄓ」是在腳底結了肥厚的死皮,正所謂胼手胝足也。胼胝通常見出現在第二及第三蹠骨腳掌面,一般呈片狀(如下圖所示),比雞眼還大。胼胝乃長期重力壓迫或磨擦所導致的皮膚變厚,與雞眼的成因相仿,部分與走路姿勢或腳型,例如:拇趾外翻等有關,所以不論胼胝或雞眼出現的部位都會因人而異。又胼胝並沒有一個特定的壓力點,面積分散大於1平方公分,因此並不會像雞眼形成一個角錐體中心,而只有界線不甚明顯的角質層大量增生。

                 
    綜合而言,胼胝及雞眼不會傳染給別人,而疣則具傳染性。疣會使皮紋中斷,而雞眼及胼胝則無此現象。雞眼常會有疼痛感,有人形容像顆小石子卡在腳底,嚴重一點甚至像火在燒的感覺;而疣或胼胝長大到一定程度時也會隱隱作痛,尤其當壓迫到神經時。上述三者可能單獨或同時發生在同一名患者身上。若胼胝及雞眼發生在非骨頭突起處時,應排除是否為遺傳性角化症或其它皮膚腫瘤。

    疣、雞眼及胼胝均可用液態氮冷凍或擦水楊酸外用藥治療。不過,民眾有時將疣誤認為雞眼,只以雞眼貼布來治療,反而會使得角質更軟化,病毒更容易擴散。而糖尿病患者更要小心治療,特別是胼胝及雞眼本身就有出血時,可能是大範圍皮膚潰爛的前兆。其它治療方式包括汽化雷射、電燒或外科手術等,要注意有時會留下疤痕。另有人嘗試許多替代療法包括口服、或外擦免疫調節劑等來治療病毒疣,也都有部分的成效;對於雞眼及胼胝,除了單純削去增生表皮,亦有人用骨科手術以矯正走路姿勢。此外避免穿過緊、過窄的鞋子,有專家建議利用傍晚腳較大時買鞋,及使用腳墊來平均分散足壓等,都是胼胝及雞眼的預防之道喲!
     

    本著醫師專業的社會責任,藉由皮膚專家健康網站的設立 提供更貼近民眾對於肌膚照顧資訊的需求
    本網站由 臺灣皮膚科醫學會建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