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are
  • 猩紅熱及其皮膚症狀
  • 台大醫院皮膚科 / 王修含醫師
  •  猩紅熱(scarlet fever, scarlatina)是由猩紅熱是因為感染A群鏈球菌(β溶血性A群鏈球菌,group A beta-hemolytic streptococci,GABHS),也就是化膿性鏈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所引起的傳染性疾病,病因來自細菌產生的外毒素(exotoxin)。A群鏈球菌感染所釋放的外毒素,可形成皮膚局部的非水泡性膿痂疹(non-bullous impetigo),亦能引發全身性皮疹的猩紅熱,最嚴重則可能造成致命性的鏈球菌毒素休克症候群(streptococcal toxic shock syndrome)。

    猩紅熱好發於5至15歲的兒童,但成年人也有可能罹病。造成猩紅熱的A群鏈球菌,最常起源於上呼吸道局部扁桃腺與咽喉部位,也可能來自皮膚軟組織外傷或燒燙 傷部位、手術傷口的鏈球菌感染,生產期間子宮受鏈球菌感染則可能發生「產褥性猩紅熱」(puerperal scarlet fever),也曾有來自食物污染,造成爆發疫情的報告(J Infect. 2007;55(5):419-424.)。


    猩紅熱的傳染途徑:
    1. 最主要經由上呼吸道的分泌物與飛沫傳染。
    2. 皮膚軟組織外傷或燒燙傷部位、手術傷口的鏈球菌感染,稱為「外科猩紅熱」(surgical scarlet fever)。
    3. 生產期間子宮受鏈球菌感染則可能發生「產褥性猩紅熱」(puerperal scarlet fever)
    4. 在2007年的中國大陸,曾發生鏈球菌污染食物,造成爆發疫情的報告

    猩紅熱的潛伏期:
    約為1-4天,但潛伏期可短至12小時,亦可長達7天。
    猩紅熱的典型症狀與皮膚表現:
    就像「猩紅熱」這個名詞所示,它的特徵就是又紅又熱,典型症狀包括以下數點:
    1. 發燒與喉嚨痛:疾病初期會有突發性的發燒和喉嚨痛的症狀,亦可伴隨頭痛、噁心、嘔吐、肌肉痛、腹痛、全身倦怠感。若未加治療,在發病第二天可達攝氏39-40度的高燒,並於5-7天後逐漸退燒,但若即時給予抗生素治療,則可於投藥後12-24小時內退燒。
    2. 草莓舌:舌頭可能呈現亮紅與明顯的舌乳頭形成的凹凸表面,稱為「草莓舌」(strawberry tongue)。
     

     

    圖:感染猩紅熱的患者,舌頭可能呈現亮紅色與明顯的舌乳頭形成的凹凸表面,稱為「草莓舌」(strawberry tongue)。
     圖片引用自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0/02/Scharlach.JPG


    3. 具特徵性的全身皮疹:
    在 發燒後12至48小時,會出現類似砂紙質感的紅疹,在壓迫時會泛白,壓力去除後又會恢復紅色。典型紅疹的外觀,是大片泛紅的皮膚上,摻雜有小範圍的深紅色 紅斑,猶如「煮沸過的龍蝦外殼」(boiled lobster)。全身皮膚紅疹出現的順序,通常以紅色斑塊的形式,起始自臉部與頸部、耳下、胸部、腋下的部位,並於24小時內蔓延至軀幹、四肢。在皮膚 皺褶處,如腹股溝處,症狀會更加明顯。猩紅熱的皮疹在發作時,會出現所謂的巴氏線(Pastia's lines),這是出現在皮膚皺褶處,如腋窩、手肘、鼠蹊腹股溝處,由許多出血點(petechiae)聚集形成的紅色線條。臉頰可能泛紅,同時嘴唇四週 會有一圈蒼白的區域。紅疹在出現後三至四天會開始消退,同時會有脫皮的現象,脫皮的範圍包括臉部、手掌、手指與腳趾尖端、腋下、腹股溝等部位。

     圖:猩紅熱(scarlet fever)-罹患猩紅熱的兒童,兩頰呈現明顯的潮紅,但嘴巴周圍則否,所以與臉頰相較,顯得較為蒼白。

    圖片引用自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4/45/Scarlet_fever_1.JPG

    紅疹的原因來自於鏈球菌釋放的外毒素,會刺激人體產生發炎性介質(inflammatory mediators),並改變皮膚的細胞激素環境(cytokine milieu),所以造成皮膚的發炎反應,使得體溫增高與血管擴張,因此發燒後12至48小時,皮膚開始呈現泛紅的色澤,同時在用力壓迫下,血管內的血液 被排除,就顯得泛白,壓力去除後,血液又流回擴張的血管,回復成紅色的皮疹。也因為這個特徵,β溶血性A群鏈球菌所釋放的毒素,又稱為紅斑毒素 (erythrogenic toxin或erythemogenic toxin)。

    猩紅熱發病後,仍有傳染力嗎?
    猩紅熱患者在急性發病期間,具有傳染他人的能力,若給予抗生素治療,可縮短傳染期至24-48小時,但若未接受治療,則在10-21天左右的時間內,仍具有傳染他人的能力。

    如何治療猩紅熱?
    使用口服或注射型的抗生素:
    1. 盤尼西林(penicillin)
    2. 第一代頭孢子黴素(cephalosporin)
    3. 紅黴素(erythromycin)
    4. 克林達黴素(clindamycin)

    猩紅熱可能引起的併發症?
    大部分患者在治療後都可痊癒,但少數病患可能發生下列併發症,甚至危及生命:
    腎絲球腎炎、急性風濕熱、風濕性心臟病、毒性休克症候群、
    中耳炎、鼻竇炎、頸部淋巴結炎、扁桃腺周圍膿瘍、後咽部膿瘍、支氣管肺炎、
    腦膜炎、腦部膿瘍、顱內靜脈竇血栓、葡萄膜炎、敗血症、肝炎、血管炎、心肌炎。

    聲明:
    1. 本文同時發表於筆者個人網站http://tw.myblog.yahoo.com/skindr-wang/article?mid=2811
    2. 文中所引用圖片來自維基共享資源自由版權檔案,經Creative Commons 3.0知識共享協議授權使用。
     

    本著醫師專業的社會責任,藉由皮膚專家健康網站的設立 提供更貼近民眾對於肌膚照顧資訊的需求
    本網站由 臺灣皮膚科醫學會建置